专利代理师的职业发展与行业趋势
这两个题目是非常相关联的,这个行业的趋势决定了代理师的职业发展。
讨论本话题也比较必要,因为这个行业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的拐点。
我们在20年前入职的时候就说这个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现在很多人也都沮丧地说这个行业还没等到朝阳初升出来就到了一个冬天。这个行业现在有点儿冷。
说到历史的拐点,那么,首先回顾一下历史,看一下现在的大所的形成的缘由。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感觉到这个行业进入到了寒冬?
接下来再探讨一下什么样的事务所就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事务所,或者是好的所。在这里要探讨一下成功的事务所所具备的一些特点。
基于上面的探讨,接着来谈代理师的职业发展。
一、回顾历史
我们国家传统上的大所都是做涉外起家的。因为当时国内的专利处在刚起步的阶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专利申请。
这些大所聚合了和培养了一批综合能力比较高的,素质比较高的代理人。这些大所里面的代理人经过多年的工作和培养,成为了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他们在国外的市场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认可度。
有的时候他们会从大所里出来,自己成立新的事务所。
但这几年外国进入中国的专利的申请量的基本上持平,所以,在国外的这个专利代理的竞争上的也是很激烈的。等于是这一块儿蛋糕没有变大,但是在不断地被更多的人来分。
后来涌现出一些主要做国内代理业务的事务所,这些事务所做的也不错,主要特点就是国内的专利代理的业务量很大。
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而且随着我们国家广大申请人的意识的提高,都有专利申请的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国家的专利申请量逐年提高。
这几年涌现出了一些网络平台化的代理事务所,尤其是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加这种概念出现以后。我通过我个人的观察,我觉得,这种平台化的事务所做商标还是挺成功的,做专利的话情况我确实不太清楚。但从数据上来看,平台的专利代理量也是挺大的。
小结:以往大所儿的特点是主要做涉外,他们拥有的专业人才也比较多,并且他们的创始人都还是业内比较的有名,且自带资源的。
当然以上这三类事务所的界限并不是很清,传统做涉外的事务所也可能来做国内,传统做国内做的很多的所也可能转向涉外,平台化的事务所也并不一定就不做涉外。
二、行业的寒冬和转机
说是这个行业的寒冬呢,主要基于以下的一些个观察。
首先,就是这个代理行业不怎么赚钱了。要么就是代理人赚不到什么钱,或者是赚到的钱和代理人的心理预期落差很大。要么就是老板赚不上什么钱了。这对经营者打击很大。因为经营者他需要组织管理,需要做很多的决策。那么当他发现他折腾了一年也没多少营收的话,对于这个经营者,管理的人员来讲,还是有一定打击的。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老板挣不到钱儿,少挣点儿钱就OK了,问题是发现这个行业,没有多少人才进入了,这个行业的人才在减少。
人才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当然也和收入低直接有关了。
以往做专利代理的工作有两类,一类是满足真实需求的,另外一种是满足资助政策的要求的。
满足政策要求的这种专利代理不太需要有高水平的专利代理人就能做,所以赚钱比较容易。他通常比那种满足真实需求的代理人要挣钱容易,或挣得多。
有真实需求的这些个客户,他们给的费用嗯也相对比较高,但是还不够。所以,就导致了代理人挣得少。
所以专利代理现在处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节点上,就是客户对专利代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代理人在单个案件上的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代理费还没有跟上,代理费没有匹配上那么长的作业时间。而且不能满足这种真实需求的客户要求的代理人可干的活越来越少了,面临着被淘汰的局势。
因此现在处在一个恶性循环的危险之中:客户觉得你水平不够,你这个不值那么多钱,所以不给那么高的代理费,但是代理人又觉得挣不上钱,所以这个行业又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加入,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转机呢?这取决于多种的因素。
首先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制度会长期存在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因为从其他国家的发展来看,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了。而且他这个制度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轻易这个全世界不会取消这个制度。
只要中国保持开放和世界接轨,中国也就不会取消知识产权保护的这样的一个基本制度。
其次是中国的国内环境,也就是说,申请了专利有没有用的问题。
我在两年前认为中国进入到了知识产权强保护的时代。通过这几年的判例来看,以及通过我接触的大中小客户对于知识产权的运用来看,我认为这个论断现在还是正确的。
法院在整个知识产权的周期中—从申请到授权到应用到维权—是在后端的,但是法院的判决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实事求是的讲是非常大的。
知识产权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直接决定了它后续的很多的工作是真实的需求还是伪需求。比方说专利的转让,许可,质押,融资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对标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日,欧,韩。在这些发达国家专利代理人的社会地位也好,收入也好,都是上层的(当然发达国家的专利代理人的素质都是相当高的)。
如果参考以上三点,我们就会比较乐观的说,现在的这个寒冬只是暂时的,只是一个市场在震荡、调控的一个期间,我们这个行业是是可以反弹的。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政府的资助刺激了中国的知识产权生态,使得整个知识产权的生态增加了很多的专利申请,也提高了大众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但是,它也创造了很多的伪需求。它也给很多的专利代理机构套上了这个游泳圈儿。在一个非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过分依赖于这个游泳圈就会使得自身不够强健,那么当这个自助取消掉的话,之前过分依赖于政府资助的代理所,就会变得没有那么竞争力了。
所以我觉得华为的做企业的理念挺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那就是:
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三、成功的事务所
一个好的成功的事务所,我觉得首先看的就是有一批优秀的客户,这些客户在行业内都挺有影响力。其次,就是代理量,有一定的规模。接着,就是保有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最后自然就是在业内,由于工作质量高而享有良好的声誉。
如果要白手起家创立一个上述成功的好的时候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代理师的职业发展
将来专利代理师一定是精英化的。你看欧美大多数的专利代理师都是博士,日本呢,大多都是名校毕业的。我们这一代注定是中国专利代理行业的一个过渡性的一代。
此外,我觉得专利代理这个行业,还是一个脑力以及人员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个行业依赖于分工。比方说,流程管理就很重要、事务所的管理也很重要,对于市场的开拓以及事务所影响力的发展也很重要。当然了,具体作业的代理人的水平也很重要。
这里说到了分工,那么代理人的发展就会主要有两个路径。一个就是业务专精的专利代理人。另外一个,就是偏向于做市场咨询,客户管理这一类管理岗人才。
这两类工作相互配合好了,会极大地促进事务所的发展。
小结: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你也没有办法。就只能坚持下去。
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提升我们这个行业的社会地位以及不断提高我们的收入。
Copyright C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燃界 京ICP备19040565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 邮箱:hello#zhiranjie.com